申請MBA,該請顧問嗎?

Ty Chang
Feb 7, 2022

--

年度邀請申請中學生來同樂的派對

身在台灣,申請MBA時要不要請顧問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 — 動輒數萬至數十萬的價碼對於許多申請者是個負擔。以台灣申請者收入的中位數大概落在年收150萬上下的情況,Total Solution (申請策略/履歷、Essay、各類文件審閱/面試)顧問動輒15萬甚至30萬的支出是個不小的數字。即使是只針對文件提供文法修改的顧問,也是需要數萬元的投資。

面對這個問題,還是要回到每個人的狀況。我自己因為決定申請MBA時間點很晚(7月決定申請GMAT,9月就是Round 1申請截止),所以在這個決定上更偏重借助顧問的專業經驗,減少一些收集資料、尋找校友(顧問可以幫助你與就讀中學生、畢業校友建立連結)的時間。這個決定幫助我在申請過程中可以更專注雕琢essay,而不是煩惱選擇的題目是不是符合學校想看到的特質。

與顧問的向性符合也是一個重要考量。這點相對難以量化,建議和顧問先前合作過的學生請教:顧問的工作習慣、適合的溝通方式、重點學校的覆蓋(認識的校友網絡)。在合作前也建議和顧問有過幾次的交流,確定雙方頻率一致。

講到投資報酬率,我個人的思考相對簡單。以美國Top 15的MBA program來說,畢業後在美國求職的成功率是相當高的。各大公司對於MBA學生的需求相當充足。以Chicago Booth為例,>20%的畢業生進入McKinsey、BCG、Bain,首年Total Compensation大約20萬美金。科技業最大的MBA學生雇主Amazon (2021:7.4%, 2020:4.4%)首年也至少有~18萬美金的總報酬。此外,Top 15 program在學費上差異不大,大約都在20萬美金左右。1萬美金左右的顧問費相比之下。不過是~5%。如果因為顧問的幫助能獲得25%以上的獎學金,相對來說就又更值得了。

是否要請顧問的決定最終取決於個人的現金流、價值觀及申請時的需求。我建議要多方詢問、了解前人的經歷,避免投資了金錢卻與期待中服務的有落差。很多時候顧問服務會因學生的態度及狀況有不同,我建議申請時把評估顧問的時間也納入時程。

--

--

Ty Chang

MBB管理顧問 @芝加哥 | NTU IB ’14 Chicago Booth ’21 | Opinions are my own | Submit your questions here: https://forms.gle/2bpabrskwu3xa6gm9